【光明日报】在高校博物馆汲取历史智慧

作者:福建中医药大学发布时间:2024-01-30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26日 07版)

用心传承 感受传统医学魅力

讲述人: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馆长 邱崖

我们博物馆位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旗山校区,造型独特的建筑、丰富多彩的展品,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打卡,一探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以及医史文物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共分三层,常设陈列有医史馆(含闽台医药文化展区)、人体生命科学馆、中药馆、校史馆以及中央苏区(福建)医药馆等,现有馆藏医史文物展品7221件(套),各种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中药饮片、中成药等4000余件。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在中药标本展区,展出常用中药材620余种、珍贵药材近60种、矿物类药材近80种、海洋类药材近300种,凸显了“闽台优势特色中药”“畲族医药”“海洋类药材”及“蛇类药材”等福建省中医药的区域特色。

在医史馆内,藏着一件汉代青铜博山炉。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器具。很多游客告诉我,看到这件博山炉,仿佛在与汉代的能工巧匠对话,古代的烟雨云山呈现在今人面前。

我们博物馆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拥有许多与藏医学相关的藏品,例如全套80幅的医学挂图——曼唐。曼唐是为了解释藏医药经典《四部医典》等著作而绘制的医学挂图,全套共有5000多个绘画单元,是集学术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藏医学珍贵代表。在医史馆内悬挂着其中第36幅挂图“医疗器械”,描绘了放血、穿刺、切、割等藏医外治疗法中用到的医疗用具。同时展厅还展出一套藏医外科手术器械实物,整张牛皮内包裹着68件各式器械,器型精美,保存完好,是难得一见的清代藏族医师用于外科治疗的实用器。通过这两件展品,可一窥高超的藏医技艺。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希望通过一件件展品,吸引bwin必赢棋牌游戏青年共同守护这些宝藏,传承好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更好走向世界。


版权所有(C)福建中医药大学 闽ICP备05005462-1 闽公网安备 35012102500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