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探访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千余件医史文物展品讲述中医传奇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2日电 (叶秋云)吐谷浑木乃伊、清代曼唐、藏医手术器械、清代中药榨汁机、清代妇科诊断模型……7月21日,记者走进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感受中医学魅力。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个以展示中医药文化、闽台医药文化及学校成就与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有医史文物展品10000余件,馆藏图片8000余幅,各种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中药饮片、中成药等4000余件。

  近期,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布展新设张建青医史馆和中药馆,吐谷浑木乃伊、清代曼唐、藏医手术器械、清代中药榨汁机、清代妇科诊断模型等珍贵医史文物在其间展出。

  记者在张建青医史馆看到,精致的清代藏医手术器械陈列在玻璃框中。这套外科手术器械共有68件,包括检查疼痛用的器械、各种手术钳、放血用的各种器械、穿刺用的器械等。

  吴清艳表示,成书于8世纪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详细的描述了人体的360块骨骼以及全身经络的分布,并记载了这些器械的大小、规格、操作方法。由此可知,早在8世纪,藏医就可以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包括开颅术,这要比西医早1000多年。

  在展区前,记者被大小不一、形制相同的七个“小勺子”吸引住目光。据了解,这是汉代王莽时期用来量药的一个青铜量具,一套七件,从小到大排列。“这个是非常珍贵的。目前为止,我们这里收藏了一套,另外一套在中国量具博物馆展出。”吴清艳如是说道。


  “进入一个中医馆,你首先看到的是门帘、匾额,这时,医生会拿出他的药箱、脉枕,你的手放在脉枕上就开始诊脉了。”面对着一面满是古代药盒、药箱、脉枕、药臼等传统中医馆使用的器具,吴清艳娓娓道来传统中医的看病流程。

  藏医药学展区,生命树状图唐卡《人的生理与病理》、演示胚胎生长过程的唐卡、藏文经典……令人啧啧称奇。据吴清艳介绍,展出的藏文经典中,《晶珠本草》一书总共记载了2424种中药材,包含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质药等,被称做“藏地的本草纲目”。

  


  人体生命科学馆则展示了人体铸型、透明、断层、塑化、大体标本及学生制作标本200余件,分为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奥秘、生命的探索、生命的风采、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升华六个展区。

  据悉,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也是该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该博物馆已成为福建省科技馆分馆、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9月包含“医史馆、人体生命科学馆及校史馆”在内的新馆布展完成以来,已接待海内外各界人士、中小学生近40000人次。

  吴清艳透露,2020年8月,张建青医史馆、中药馆将全部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目前还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校外人士需通过预约,才能前往参观、交流。(完)


Go To Top 回顶部